2009年6月22日

[PTT轉錄] [職場] 想請問不可取代??

作者: THC13 (惡魔黨頭目) 看板: Salary
標題: Re: [職場] 想請問不可取代??
時間: Sat Jun 20 18:35:38 2009

我以前也覺得自己應該要以「成為不可取代的人」為目標,
不過後來我放棄了。

理由是:對一家體質健全、規模夠大的公司來說,沒有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。

重要的業務人員走了,會影響重要客戶下訂單的決定。
可是如果控管做得好,公司掌握住客戶名單,加上其他部門的支援:
工廠準時交貨,品質好好控管,出問題好好安撫客戶,研發不要落後太多,
業務幾乎不可能把重要客戶帶走,帶走也未必搶不回來。

(如果其他部門支援做得不夠好,不用業務帶,客戶也會自己跑掉。)

重要的研發人員走了,會影響新產品推出市場的速度,甚至大幅降低獲利。
可是大一點的案子都是整個團隊在作研發,不是一個人埋頭苦幹。
少了一兩個人,雖然有可能造成公司技術的落後,
但是發生的機會畢竟太小,即便發生了,公司也不見得就會倒閉。

(對中小企業來說,根本不關心技術領不領先的問題。)


以我的公司為例,幾年前我們意識到所有員工都是可以被取代的,
只有一個例外,那就是老闆本人。
他的權利太大,處理的事情太多太廣泛,而且鮮少有記錄或經驗的傳承。
如果有任何原因導致他無法工作,全公司都會陷入一團混亂。

發現並且正視這個問題以後,解決起來也不太難。
我們從內部跟外部找了幾個專業經理人來分攤他的工作,
此外還培養一些有能力也有意願接班的儲備幹部。
老闆也慢慢接受,他不用處理一些雜事,例如吆喝某員工去打掃工廠地板。

到了這個階段,我們已經真正做到「沒有人是不可取代」的目標。


我發現,公司會用「成本」來看員工的價值,卻不見得完全依照「產出」給薪。

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:

膚淺一點、短視近利的公司會想:
雇用老員工要花40萬(年薪,以下皆同),
雇用新員工只要30萬,相比之下比較划算,所以應該汰舊換新。

比較理智的公司會想:
雇用老員工要花40萬,
雇用新員工只要30萬,
可是新人要花人力訓練,前幾月效率比較差,還可能搞砸事情,或者中途離職,
東加西加,顯性與隱性成本合計要45萬。

上面的例子中,45萬跟40萬的差別,就是老員工的潛在價值。
因為有了這個潛在價值,所以有些公司甘願付給老員工較高的薪水。

說得白話一點,就是「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,差別在於要取代他,要付多少代價。」


以此為出發點,拉鋸戰於是展開:
公司會盡可能降低老員工的潛在價值,例如降低新人離職率、縮短上手時間等。
老員工要鞏固自己的利益,所以會付出更多來拉高取代門檻,或者乾脆留一手。


隨著職位重要性與員工實力的提升,這個潛在價值會越來越高,
公司也只好付出更高的薪水,但無論如何不會超過潛在價值(除非公司錯估)。

從這個理論可以解釋,為什麼某些職位可取代性高得不得了,其他職位則否。


接著我們試著加入一些較為複雜的因素,來影響公司的判斷。
例如每個員工能為公司創造的獲利多寡,以及業界的薪資水準。

假設有個業務薪水加獎金是200萬,他一年可以創造1000萬的獲利。
這個業務覺得不滿意,希望調整到400萬,否則就要跳槽。

腦袋清楚的公司會去調查這個業界的薪資水準,以及新員工的成本。

假設調查的結果是:

這個業務去到其他公司,因為支援系統不好,頂多只能創造600萬的獲利,
別家公司依照行情,頂多給他200-250萬的薪水。
---> 這個業務即使跳槽,他的所得也不會多太多,所以他可能不會跳槽。
別家公司給的薪水價差(50萬),會是公司考慮加薪的第一個上限。

找新業務來取代舊業務,薪水加獎金150萬,能帶來獲利只剩下700萬。
---> 取代舊業務的機會成本是300 - 50 = 250萬。
(300萬是換業務以後公司少賺的,50是公司少付出的。)
這個250萬機會成本,則是公司考慮加薪的第二個上限,取較低者為準。

公司算盤一撥,就會知道業務跳槽的機會不大,但公司確實需要他留下來。

情勢看清楚了,做決定就簡單多了。
公司會跟業務談,先告訴他一些廢話,壓低他對薪資的期待,
然後開一個比200萬稍高的數字,順便畫一個大餅,把這個業務留下來。
(公司處理得好,可能一毛錢都不用多付,足見談判溝通的價值。)


話說回來,我必須承認,這個理論受到很多變數影響,實現的機會未必很高。
人是很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動物,公司也不見得都算得這麼精,情報也未必夠清楚,
所以例外狀況常常出現,板上也常可看到,很多因小失大的笨公司。


回到員工個人的角度,提高自身的重要性始終是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除了在某個項目專精之外,我更在乎的是不同專業的結合。

我們公司會賣東西的業務很多,懂技術的工程師不少,會講英文的職員也很多。
可是能跟客戶用英文談生意的業務很少,
能跟客戶用英文談技術的工程師也很少,
能講英文,又能同時跟客戶談生意與技術的,更是少之又少,那就是我的發展目標。

派最後一種人出差拜訪客戶,光是差旅費就省下不少錢(因為只派他一個),
而且也省下的內部溝通、翻譯的時間,可說是一舉數得,
因此,他的潛在價值會遠高於其他人,「通常」薪水也會較高。

但是依照公司的角度,不可能給他三人份薪水,也不可能把省下的費用全退給他,
因為只要沒有別家公司會這樣做,公司的機會成本就不會拉高,也必要沒有加薪。
此外公司也會持續評估,把他換掉的機會成本有多高。
換句話說,外界的薪資水準,對員工的薪資會起相當程度的影響。


既然公司會評估,員工也應該經常自我評估:
- 自己對公司的獲利有多少貢獻?
- 被別人取代的機會成本有多高?
- 業界薪資水準如何?跳槽可以加多少薪水?
以免過度高估自己,開出不合理的薪資,導致談判破局,兩敗俱傷。

0 回應:

Copyright © 2009 New Life in Taipei All rights reserved. Theme by Laptop Geek. | Bloggerized by FalconHive.